北京市园林学校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古建筑修缮与仿建
专业代码: 040300
二、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北京古建筑行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古建工匠精神并掌握扎实的古建筑专业常识及传统古建操作技法,能够在古建筑生产一线从事古建筑保护、监测、修缮、复建、仿建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性人才。
五、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对应 行业 | 面向职业类别或技术领域 | 对应岗位 | 职业资格证书或 技能等级证书 |
土木水利类 (01) | 古建筑 | 古建筑工程施工 | 古建工程现场相应的施工、资料、安全、材料、测量、造价等岗位的初级组织管理工作。 | 古建资料员、古建安全员、古建质检员、古建造价员、 古建材料员 |
古建筑工程监理 | 古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理、资料管理。 | |||
古建筑维护 | 古建筑日常监测、维护。 |
六、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职业素养、专业常识和职业技能。
(一)职业素质
1. 在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具有“固执、专注、坚持、精细”的工匠精神。
2.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吃苦耐劳,能够胜任古建工程生产一线的艰苦的施工工作。
3.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职业水平、能够分析与合理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
5.具有质量、安全、成本、进度与环保的综合职业工作意识。
(二)专业常识
1. 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学问基础常识和中华优秀传统学问常识。
2.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类型、理解古建筑的建筑通则及权衡单位。
3.掌握常见古建筑木结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施工工艺。
4.掌握常见古建筑瓦石部分结构特点及施工工艺。
5.掌握古建筑油漆及彩画作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流程。
6.熟知古建筑施工常用材料种类、特点及性能。
7.掌握古建筑施工管理、古建筑工程预算等相关专业常识。
8.掌握古建筑测绘及古建筑制图的相关常识。
9.了解古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劳动安全规定及专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
(三)专业能力
1.能够熟练认知清代官式古建筑台基、地面、木构架、墙体、屋面等各部位的构件名称及功能作用。
2.能够根据清代官式建筑的模数及权衡法则熟练推算出主要大木构件及瓦石部件的加工尺寸。
3.能够正确识别古建筑大木构件的画线符号及位置符号;能够使用传统的木工工具,进行简单大木构件的加工制作。
4.能够使用传统的瓦工工具,进行简单的墙体砌筑、屋面穵瓦的施工操作。
5.能够按照传统施工工艺,完成 “一麻五灰地仗”的施工操作。
6.能够按照传统制式及工艺要求,完成清代官式彩画的绘制。
8.具有古建筑施工图纸的绘制与识读能力。
9.具有古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整理能力。
10.具有小型古建筑工程施工预算的编制能力。
七、课程体系设计
(一)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思路
中职“古建筑修缮与仿建”专业课程体系,应以围绕“传承中国传统古建筑施工技能及施工工艺”进行设计。在对北京古建筑行业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教育专家、企业专家、古建工匠的共同讨论、论证,最终确定了基于“工匠精神引领的职业技能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二)课程体系的结构特色
中国官式古建筑传统工匠技艺有八大类,俗称“八大作(瓦木扎石土、油漆彩画糊)”。通过对现阶段北京古建筑行业典型职业活动的分析,提炼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古建筑木作工程技术》、《古建筑瓦石工程技术》、《古建油作工程技术》、《古建彩画工程技术》等四门课程;同时围绕四门专业核心课程所需要的相关常识、技能,整合转化若干门专业基础课程;为开拓学生常识面、延展学生对古建的动手能力,开发若干门专业拓展课程;结合中职学生必修的学问基础课程,最终构建形成“以古建传统核心工作技能统领、围绕古建工程施工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课程结构框架
本专业课程结构由公共基础平台 、专业技能平台 、素质拓展平台 、创新实践平台和顶岗实习平台等五类课程模块组成。
公共基础平台是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必须开设的德育课、学问课、体育与健康、历史、公共艺术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构成。
专业技能平台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构成。
素质拓展平台由拓展学生专业常识与专业技能的选修课程构成。
创新实践平台课程由校企合作完成,采用工学结合方式完成专业核心技能的实践训练。
八、课程设置及基本内容
(一)公共基础平台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基本内容 | 参考课时 |
1 | 职业生涯规划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2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3 | 政治经济与社会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政治经济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4 | 哲学与人生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5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180 |
6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144 |
7 | 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180 |
8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180 |
9 | 体育与健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引导纲要》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44 |
10 | 历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11 | 公共艺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体现职业特色。 | 72 |
12 | 心理健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13 | 德育 (选修) | 本课程主要以国学思想为精髓,积极营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行为习惯。 | 36 |
(二)专业技能平台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基本内容 | 参考课时 |
1 | 古建美术基础 | 学习掌握绘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掌握景物比例、结构、透视、明暗和色彩渲染的基本表现技能;初步具有表现园林古建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具备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 36 |
2 | 中国古建筑发展史 | 了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各个建筑发展时期的主要代表建筑(风格)特征、建筑的材料、建筑技术和艺术特点。初步具有历代古建筑特征识别能力。 | 36 |
3 | 古建构造基础常识 | 以清代北方官式古建筑为例,初步了解古建筑的基本构造组成;掌握古建筑基础、台基、地面、墙体、木构架、屋顶等部位的构件名称、形式、作用;具备初步的古建筑构造的识别认知能力。 | 36 |
4 | 古建筑制图 | 了解手工制图基本常识;学习正投影、轴侧投影图的基本规律及绘制技法;掌握古建筑单体建筑平、立、剖面图及局部放大图的绘制技法;掌握古建筑群组建筑总平面图的绘制技法;学习使用cad、sketch up等App进行古建筑图纸绘制及古建筑模型的创建技法;具有古建筑施工图的识读能力。 | 108 |
5 | 古建筑测绘 | 学习常规测量仪器的构造与使用方法,掌握常规测量工作的操作技能;初步具有古建单体建筑平、立、剖图及建筑构件的测量、描图能力。 | 72 |
2.专业核心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基本内容 | 参考课时 |
1 | 古建木作工程技术 | 了解木结构建筑的起源、类型、结构组成;学习古建筑通则与权衡相关常识;学习常见木结构建筑的构造方式及构造技术;掌握大木制作与安装技术、掌握翼角、斗拱制作与安装技术;学习古建筑木装修相关常识;具有初步的古建筑木作操作技能。 | 180 |
2 | 古建瓦石工程技术 | 了解古建瓦石作基本工具和材料;学习古建筑基础、台基、墙体、地面、屋面、石作的相关概念、分类、形式及构造;掌握古建筑基础、台基、墙体、墁地、屋面、石作的施工程序及做法规则;具有初步的古建筑瓦石营造操作技能。 | 108 |
3 | 古建油作工程技术 | 了解古建油作常用工具与材料;学习古建油漆工艺中地仗、灰皮、油皮、贴金等工序的操作方法;初步具备古建“一麻五灰”地仗的施工能力。 | 72 |
4 | 古建彩画工程技术 | 了解古建彩画常用颜料特性与工具用法;认知古建筑彩画的类型特征;学习古建彩画基本工艺、绘制规则及施工流程;初步具体清代官式彩画小样的绘制能力。 | 108 |
(三)素质拓展平台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基本内容 | 参考课时 |
1 | 古建筑学问 | 了解中国古建筑在楹联、匾额、色彩、吉祥纹样等学问学问要素的运用,掌握中国古建筑所蕴含的历史学问内涵,能从历史学问角度对古建筑特色进行分析。 | 36 |
2 | 古建裱糊技术 | 了解古建裱糊作的发展历史;认知裱糊作所用工具、材料;初步掌握清代官式裱糊作的操作工艺。 | 36 |
3 | 古建砖雕技术 | 了解古建砖雕的发展历史及作用;初步掌握古建筑墙体(透风)砖雕的加工制作工艺。 | 36 |
4 | 古建工程预算 | 学习古建工程招标、投标相关常识及工作程序;学习古建筑工程预算基础常识;能够根据北京市仿古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完成小型古建筑工程预算编制。 | 36 |
5 | 古建施工管理 | 了解古建筑维修应遵循的原则;学习古建筑维修技术,初步了解古建筑检测、鉴定常识,能够通过检测和鉴定合理进行维修和管理;了解古建筑行业相关的劳动安全规定、法律法规和标准。 | 36 |
6 | 园林建筑赏析 | 了解园林建筑的发展简史,常见园林建筑类型;掌握不同类型园林建筑的特点,熟悉园林建筑小品,提升园林建筑审美能力和品鉴能力。 | 36 |
7 | 中国传统学问 | 了解中国传统学问的形式与意义、历史分期,掌握中国古代学问中的礼制、伦理、家邦、用思、天人关系。 | 36 |
(四)创新实践平台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基本内容 | 参考课时 |
1 | 木作综合技能实践训练 | 本课程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学生在校外古建实训基地,采用工学结合方式,集中进行古建木作加工、大木施工的技能训练,强化学生核心职业技能水平。 | 162 |
2 | 彩画综合技能实践训练 | 本课程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学生在校外古建实训基地,采用工学结合方式,集中进行古建彩画绘制、工程施工的技能训练,强化学生核心职业技能水平。 | 162 |
3 | 瓦作综合技能实践训练 | 本课程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学生在校外古建实训基地,采用工学结合方式,集中进行古建瓦石加工、瓦石施工的技能训练,强化学生核心职业技能水平。 | 108 |
4 | 油作综合技能实践训练 | 本课程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学生在校外古建实训基地,采用工学结合方式,集中进行古建油作材料加工、油作施工的技能训练,强化学生核心职业技能水平。 | 72 |
(五)顶岗实习平台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基本内容 | 参考课时 |
1 | 顶岗综合实习 | 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一学期的顶岗实习。选择的实习单位与岗位,应与就业岗位相结合。针对今后就业岗位,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熟练操作技能,适应企业环境和管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爱岗敬业责任意识,正确认识社会和客观评价自己。 | 540 |
九、教学进程安排
(一)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合计 |
教学周数 | 18 | 18 | 18 | 0 | 18 | 0 | 72 |
入学教育 | 0.5 | 0.5 | |||||
考试与取证 | 1 | 0.5 | 1.5 | ||||
实习动员 | 0.5 | 0.5 | |||||
创新实践 | 18 | 18 | |||||
顶岗实习 | 18 | 18 | |||||
就业引导 | 0.5 | 0.5 | |||||
毕业教育 | 0.5 | 0.5 | |||||
校园劳动实践 | 1 | 1 | 1 | 0 | 1 | 0 | 4 |
机动 | 0.5 | 1 | 1 | 1 | 0.5 | 0.5 | 4.5 |
合计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120 |
(二)教学进程表
1.关于学分与学时的换算:本专业规定18学时计为1个学分,三年总学分不少于170学分。
2.关于课时比例分配:本专业规定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选修课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课程类别 | 课程 性质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 学 时 | 各学期课时分配(周课时) | 占总课时比例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8 | 18 | 18 | 18 | 18 | 18 | |||||||||||
公共基础平台课程 | 必修课 | 1 | 职业生涯规划 | 2 | 36 | 2 | 32% | |||||||||
2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2 | 36 | 2 | ||||||||||||
3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2 | 36 | 2 | ||||||||||||
4 | 哲学与人生 | 2 | 36 | 2 | ||||||||||||
5 | 语文 | 10 | 180 | 4 | 2 | 2 | 2 | |||||||||
6 | 数学 | 8 | 144 | 4 | 4 | |||||||||||
7 | 英语 | 10 | 180 | 4 | 2 | 2 | 2 | |||||||||
8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6 | 108 | 2 | 2 | 2 | ||||||||||
9 | 体育与健康 | 8 | 144 | 2 | 2 | 2 | 2 | |||||||||
10 | 心理健康 | 2 | 36 | 2 | ||||||||||||
11 | 历史 | 2 | 36 | 2 | ||||||||||||
选修课 | 12 | 公共 艺术 | 音乐、 美术 | 2 | 36 | 2 | 4% | |||||||||
艺术 拓展 | 2 | 36 | 2 | |||||||||||||
13 | 德育(选修) | 2 | 36 | 2 | ||||||||||||
小计 | 60 | 1080 | 22 | 16 | 12 | 0 | 10 | 0 | ||||||||
专业技能平台课程 | 必修课 | 专业基础课 | 1 | 古建美术基础 | 2 | 36 | 2 | 9% | ||||||||
2 | 中国古建筑发展史 | 2 | 36 | 2 | ||||||||||||
3 | 古建构造基础常识 | 2 | 36 | 2 | ||||||||||||
4 | 古建筑制图 | 6 | 108 | 2 | 2 | 2 | ||||||||||
5 | 古建筑测绘 | 4 | 72 | 2 | 2 | |||||||||||
专业核心课 | 1 | 古建木作工程技术 | 10 | 180 | 4 | 4 | 2 | 15% | ||||||||
2 | 古建瓦石工程技术 | 6 | 108 | 4 | 2 | |||||||||||
3 | 古建油作工程技术 | 4 | 72 | 4 | ||||||||||||
4 | 古建彩画工程技术 | 6 | 108 | 4 | 2 | |||||||||||
小计 | 42 | 756 | 6 | 12 | 16 | 0 | 8 | 0 | ||||||||
素质拓展平台课程 | 选修课 | 1 | 古建裱糊技术 | 2 | 36 | 2 | 6% | |||||||||
2 | 古建工程预算 | 2 | 36 | 2 | ||||||||||||
3 | 古建施工管理 | 2 | 36 | 2 | ||||||||||||
4 | 古建筑学问 | 2 | 36 | 2 | ||||||||||||
5 | 古建砖雕技术 | 2 | 36 | 2 | ||||||||||||
6 | 园林建筑赏析 | 2 | 36 | 2 | ||||||||||||
7 | 中国传统学问 | 2 | 36 | 2 | ||||||||||||
小计 | 10 | 180 | 0 | 0 | 0 | 0 | 选10 | 0 | ||||||||
创新实践平台课程 | 必修课 | 1 | 木作综合技能实践训练 | 9 | 162 | 9 | 16% | |||||||||
2 | 彩画综合技能实践训练 | 9 | 162 | 9 | ||||||||||||
3 | 瓦作综合技能实践训练 | 6 | 108 | 6 | ||||||||||||
4 | 油作综合技能实践训练 | 4 | 72 | 4 | ||||||||||||
小计 | 28 | 504 | 0 | 0 | 0 | 28 | 0 | 0 | ||||||||
顶岗实习平台 | 必修课 | 1 | 顶岗实习 | 30 | 540 | 30 | 18% | |||||||||
小计 | 30 | 540 | 0 | 0 | 0 | 0 | 0 | 30 | ||||||||
合计 | 170 | 3060 | 28 | 28 | 28 | 28 | 28 | 30 | 100% |
十、毕业条件
学生符合以下条件,准予毕业:
1、思想品德评价合格;
2、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或修满规定学分;
3、顶岗实习或工学交替实习鉴定合格。
十一、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古建筑行业的突出特点是专业技能都掌握在一线工作的工匠技师们手中。为了达到真正传承古建工匠技能的教学目的,学校强化与企业合作,由企业选聘一批常年从事古建筑工程,具有多年实践经验、在北京古建筑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古建技艺传承人、古建技师到校担任本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工作,从师资上保证了本专业的教学质量的高起点。
为弥补外请教师在课堂教学经验上的不足,每门专业技能课程配备一名本校专职教师,协助外请教师完成课程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同时逐渐锻炼、培养本校自己的专业师资队伍。本校专兼职教师5人,双师型比例达到80%。
(二)实习、实训
本专业配备校内实训基地(见表1)和校外实训基地(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备有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实训设施、设备,工位充足,能够保障校内实训教学的正常进行。
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共同创建,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工作任务,为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的课程学习提供技术保障。
表1、校内实训基地
序号 | 实训室(基地)名称 | 基本设备设施 | 实训主要内容 |
1 | 古建美术画室 | 画架、画具等 | 古建美术基础训练 |
2 | 古建测绘实训室 | 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GPS等 | 古建筑测绘操作 |
3 | 计算机制图实训室 |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制图App等 | 古建筑制图训练 |
4 | 古建筑结构认知实训室 | 古建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建筑结构模型;古建斗栱结构模型;古建榫卯结构模型;歇山琉璃瓦屋脊断面模型等 | 古建筑木结构认知训练、古建筑屋脊瓦作认知训练 |
5 | 古建彩画实训基地 | 清官式彩画标准样板;彩画绘制牌楼;彩画绘制大墙、绘制工具、材料等 | 古建彩画技艺训练 |
6 | 古建裱糊实训基地 | 书画修复大墙、案子、修复工具、材料等 | 古建裱糊技艺训练 |
7 | 古建木作实训基地 | 传统木作工具、木材加工机械、材料等 | 古建木作技艺训练 |
8 | 古建瓦作实训基地 | 传统瓦作工具、砖石等材料 | 古建瓦作技艺训练 |
9 | 古建油作实训基地 | 传统油作工具、材料等 | 古建油作地仗技艺训练 |
表2、校内实训基地
序号 | 单位名称 | 单位基本情况 | 实训主要内容 |
1 | 北京市园林古建工程有限企业 | 园林古建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古建维修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 | 古建工程施工实训 |
2 | 北京市公园中心所属市级公园 | 颐和园、天坛、香山、北海等公园内都保存有大量北方官式古建筑 | 古建筑认知、古建筑保护、古建筑维修实训 |
3 | 北京华林源工程咨询有限企业 | 古建筑修缮工程咨询、工程设计、招标代理、工程监理、造价咨询等全过程专业服务化工程咨询企业 | 古建工程施工、古建筑工程监理等实训 |
4 | 北京尚古文博科技有限企业 (清宫裱作研究工作室) | 清宫官式裱作设备、材料研发、制作;裱作技术研究 | 古建筑裱作技术实训 |
(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包括核心课程的教学文件资源、教学课件、数字化三维仿真古建筑结构演示系统(含盖古建筑大木结构、古建筑局部构件等),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有利于课程资源的整合及共享利用。
(四)教学组织
根据本专业的课程结构框架,针对不同的课程教学模块,采用与之对应的教学组织形式。
1.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原则上按照北京市颁发的“学问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安排;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古建历史学问的融合,突出公共基础课程的专业特色,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以传承传统古建工匠技能为核心,借鉴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教学经验,在“学中做,做中学”理实一体化引导下,针对课程特点分别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运用与所授课程相适宜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3.创新实践课程教学,以培养、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项的职业技能训练实习。该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学生学习完主要专业核心课程后进行。
(五)教学管理
成立教学检查和评价机构,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和标准,建立检查和反馈机制,保障教学的正常运行和合理调整。按照学校教学管理的相关规定,由相应部门对教学进行每日教学常规检查、听课检查及教学质量评价。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实施部门联合制定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序号 |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
1 | 北京市园林学校教学过程管理制度 |
2 | 北京市园林学校教学文件管理规定 |
3 | 北京市园林学校教学资料管理规定 |
4 | 北京市园林学校听课制度 |
5 | |
6 | 北京市园林学校学籍管理实施细则 |
(六)考核评价
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特别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发展的评价。
1.公共基础课程的考核评价
以北京市颁发的“学问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考核评价”标准为依据,结合专业特色设计考核内容,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与针对性。
2.专业课程考核
坚持“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多元化”的原则。评价主体由学生、教师、企业引导教师共同组成;评价方法采用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内容由常识、技能、效果、态度的综合评价构成。
(七)专业建设引导委员会
古建筑修缮与仿建专业建设引导委员会由校内、外有资质的教育教学专家、行业专业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旨在以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古建筑行业发展规划为依据,促进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定期开展古建筑行业企业调研,定期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迅速发展的教学改革新形势,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专业建设模式。